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双高双普”,扎实推进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双高双普”是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也是和谐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亲民善政之举。认真总结创建以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制定更为详尽的“双高双普”创建“路线图”、“时间表”,在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明确各县区的目标任务,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奖惩办法,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要及时督导,年度目标任务更要纳入考核之中,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取消创先争优资格,对未能如期完成任务的县区及相关部门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藉此强力推进“双高双普”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献计出力。应当看到,与“普九”相比,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群众对“双高双普”不仅认识不到位,甚至对“双高双普”的含义也搞不清,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群众不理解就难以得到支持和配合,社会未共同行动,创建工作势必就进展缓慢。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造势“主力军”作用,坚持不懈地在创建期间开辟版块,对“双高双普”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深入浅出进行剖析,对创建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例大加褒扬,对身边学校的巨大变化深度报道,辅之以镇办、社区、公共场所、学校的会议、宣传栏、文化活动等宣传阵地全方位进行宣传,努力营造人人皆知、个个关心犹如“普九”那般的浓厚社会氛围。及时召开各层次各界人士情况通报会,就我市“双高双普”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以说明,求得社会各方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作出突出贡献者亦可考虑树碑立传、命名入志、表彰奖励等,促使全社会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双高双普”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摸清底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均衡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本辖区地域特点、人口规模、生源情况、师资力量、校点布局、校园环境、硬件建设等应作认真的普查,对未来发展变化作出准确预测,按照省标的相关规定进行对照,对未达标的硬环境、软条件认真排查,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为市县区政府制定“双高双普”创建规划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面对目前的实际现状,为缓解城区“大班额”,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多方协作扩大规模,现有校园已无发展空间,教育资源仍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想方设法、多元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制定教育经费向边远和农村倾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民间投资,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管理指导,积极推动农村学前教育进程。高中教育优化组合,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外引内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保障需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办好特殊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互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严格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突出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经费投入机制,坚决落实“三个增长”等各项教育经费投入规定,按时足额征收城市和地方教育附加费,既要达到“应收尽收应拨尽拨”,又要考虑商洛“双高双普”的实际需求,教育经费投入增幅应高于GDP的增幅。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利用各种关系,广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和出资办学,聚全社会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规范管理教师队伍,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教师队伍的管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要切实落实中省相关文件规定,确保其依法履行教师招聘录用、调配交流、职务评定、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能,同时要加强监督,提高履职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信力。按照“双高双普”的达标要求,重点配齐农村体、音、美、英语等薄弱学科教师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目前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的大量增加,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匮乏,应适当提高编制数量。不断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于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双高双普”对素质教育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坚决克服重分数、轻能力应试教育的痼疾,把素质教育纳入考核评估之中,推动学校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重视体育及艺术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综合能力培养活动,努力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