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改进和创新移民搬迁群体管理的建议 - 社情民意 - www.288sb.com
首页 政协领导 机构设置 政协要闻 提案工作 视察调研 文史天地 建言献策 社情民意 县区政协 委员风采 理论研究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关于改进和创新移民搬迁群体管理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5-01-30 10:27:48   来源:商洛政协网   作者:柞水县政协 编辑:唐俊峰

    从1998年全省开始实行扶贫移民,到2004年的工赈移民,再到2011年的陕南移民,政策不断调整,投入持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质量逐步提高,管理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农民由散居到群居、从山沟坡梁到川道城镇、由种地务农到打工经商,他们的心理反应、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就业都处在不稳定、不成熟的状态,加之,实际工作中管理内容片面化、搬迁模式简单化、管理手段行政化、利益矛盾多元化,因而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群体管理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进和创新移民搬迁群体管理。正确理解城镇化,克服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的片面认识,避免人为造城、强求进城,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有产业特色的小镇新村。移民搬迁的规模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在搬迁规划时,就要同步制定搬迁后的管理设计和设施配套,包括户籍迁转、村组重组、社会治安、管理转制(村改居)、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教育文化、公墓建设、公共场所,以及人口由散居到群居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处置,把移民搬迁放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大框架下进行思考和筹划。

二、改革村居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政社分离、村(居)民自治的思路,逐步剥离或者减少村(居)委会的“行政职能”,把村(居)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完善村(居)考核办法,逐步取消村(居)的各类经济考核指标,增加对村(居)履行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城镇管理、社会稳定等职能情况的绩效评估。强化经费保障,按照村(居)职能调整后的事权,市、县两级财政安排公共服务专项资金,足额保障村(居)履行职能所需经费。构建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委员会为主体、以村(居)公共服务站为平台、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为补充的村(居)治理新模式。改变层层向村(居)摊派行政工作的状况,减轻村(居)负担,促进村(居)“归位”。政府对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实行定额补贴,真正实现村(居)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开户籍,人搬户迁。统一制定政策,使搬迁户在一定时期(二轮承包期)内享受市民权,不废村民权,即在原居住地保留土地、房屋、林山等财产使用权、经营权、继承权,在现居地享有政治权利,如民主管理权、监督权、选举权、被选举权,享受城市人口的社会福利待遇。研究搬迁人口的生育政策,可以继续享受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加强相互沟通、街接和交流,预防和减少移民搬迁人口失控、漏管、违法犯罪。有效整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公安、计生、卫生、劳动和村组、社区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辖区内人口信息情况,实行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增强移民搬迁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步实现主要由“以户口薄管人、以证管人、以房管人”到综合运用“以网管人、以业管人” 的管理手段转变。

四、畅通移民利益诉求渠道。移民搬迁地的村(居)组织,对迁入的移民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设身处地为他们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要落实干部专门联系他们,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电话联系、登门走访等形式,掌握每户每个人的详细情况,宣传法律政策,通报有关工作,征求意见建议,让他们知情问政,参与管理,行使民主权利。要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了解新入住的移民户子女上学、看病就诊、打工维权、邻里相处、往返城乡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以情感人,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确保一方安定团结。

五、合理配置社会管理资源。随着移民搬迁、计划生育和城镇化的推进,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偏僻的村组出现了无人住的“空壳”现象,有的村组已名存实亡。建议相关部门调查摸底,按照便于管理、方便办事的原则,对不足1000人的村和200人的组进行撤并重组,合理确定干部职数,减少行政成本。做到人口向哪里集中,编制向哪里划转,资源向哪里配置。对迁入城镇的村组干部,要给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机会,有条件时要大胆推荐,让他们入选迁入地的村组班子。

六、多渠道提高搬迁群众素质。此项工作虽然难以短期见效,但却是带有根本的措施和途径,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村(居)民培训的有效方法,积极整合各种村(居)民教育资源,发挥农广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乡镇农技校等阵地作用,支持发展农村、社区远程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村(居)民教育培训的专业师资队伍,率先开展对示范村、推进村的干部和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产业带头人及农村经纪人等的培训,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逐步把广大农户培养成适应城镇生活、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生产经营者,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他们安居乐业。

上一篇:关于创新网络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重视戏剧之乡传承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