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戏剧之乡传承 - 社情民意 - www.288sb.com
首页 政协领导 机构设置 政协要闻 提案工作 视察调研 文史天地 建言献策 社情民意 县区政协 委员风采 理论研究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重视戏剧之乡传承
更新时间:2015-01-30 10:28:49   来源:商洛政协网   作者:崔建国 编辑:唐俊峰

   在纪念商洛花鼓、商洛道情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7周年、2周年以及商洛剧团成立63周年之际, 市民建商洛委员会市直二支部就“如何支撑‘戏剧之乡’蓝天,不断繁荣特色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反映如下:

目前,商洛剧团创作和改编剧本的作家群以及音乐美术工作者,有的已经离世,有的调离商洛,有的进入古稀之年,刘安民生于1939年5月、田井制生于1940年7月,被列为国家级的商洛道情传承人刘浩智生于1936年5月,辛庆善生于1934年6月,辛书善生于1940年9月、李志贤生于1936年11月……

2010年市上对商洛剧团进行公司化改制,将原来事业单位改为自收自支单位,且实行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管理模式,因而大部分正值演出黄金年龄的50岁左右的演职人员相对集中的办理了退休手续,剩余在编人员59名,乐队仅有四五人。财政按照在编人员工资拨款80%,在职人员月工资2000元左右,许多老艺术家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在坚守,但是更多的年轻骨干因难以忍受清贫而跳槽离开。新的人员补充难度很大,因此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商洛花鼓和道情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其语言表达方式,曲调唱腔都是来自于商洛群众生活之中,编剧、作曲就要了解剧种,了解商洛的风土人情, 熟悉群众语言和音乐元素、喜爱花鼓道情等等,而目前编剧、作曲后继无人,商洛特色剧种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生死攸关的难题考验。

一部戏的打造,前期投入巨大,一般要100万元左右, 每演出一场需要成本3万元, 而票房收入仅为几千元,演出愈多,亏本越大,这对于改制后失去财政支持的商洛剧团,的确难以为继,面临生存压力,甚至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在商洛, 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听着商洛花鼓和道情长大的,早些年也曾买票看戏,但近几年,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群众花钱看戏的习惯逐渐淡化, 在中等城市戏剧观演的成熟市场尚未形成;2010年春节,市剧团尝试性地卖票演了两场戏, 每张票售价两元, 结果两场戏共收入800多元钱,连电费都包不住。一方面政府没有经费投入,一方面市场不景气,演戏只会亏本而不赚钱,因而剧团不能排也不敢演戏,更不敢创作新戏,久而久之传统的剧种将可能慢慢地走向衰败。

谈起商洛花鼓和道情目前的现状, 老一代戏剧人都觉得惋惜不已。商洛花鼓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辛书善说,他为商洛花鼓作了一辈子的曲,如今后继无人,眼看着这个剧种就要失传,非常伤感! 商洛道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浩智也为商洛道情目前的状况感到焦虑和不安,迫切要求党和政府救救商洛戏剧。

根据商洛戏剧状况,建议:

1、借鉴汉中市南郑县汉调恍恍剧团以及其他兄弟省市经验,设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为120名的商洛市花鼓道情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商洛剧团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以保障现有人员的基本生活,使赖以生存的载体得以存续,避免人才流失,为进一步发展商洛戏剧文化奠定可靠的基础;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规定,按照戏剧创作规律,十年打磨一部精品,每年最少创演一部大型戏剧的目标要求, 年投入专项经费180万元,以确保商洛花鼓、道情为主要内容的商洛戏剧文化健康发展,真正支撑起“戏剧之乡”一片蓝天。

上一篇:关于改进和创新移民搬迁群体管理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尽快启动建设山柞高速的建议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