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文化理念,完善景区思路。文化体现旅游的内涵、本质和灵魂,旅游是文化展示的窗口、平台和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切实贯彻执行中省文化旅游产业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文化产业旅游化,旅游产业文化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和“山水秦岭、人文商洛”的主题,借鉴杭州、南京、深圳、西安曲江等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思路和经验,立足历史文化、绿色生态等优势资源,倾力抓住打造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良好机遇, 积极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带动作用,使商於古道成为最佳秦岭旅游生态旅游区目的地,编制方案要更具战略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落实目标责任,加快超前谋划。坚持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景区景点为依托、以旅客需求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营造浓烈的社会氛围。坚持逐级制定商於古道景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在加快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落实部门、落实责任、落实时限,及早启动突出历史文化等软件项目的超前谋划与实施。
3、出台《管理办法》,推动市场运作。不断完善认真实施《商洛市旅游市场管理办法》,规范旅游开发秩序,维护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刚性长效机制,坚持政府科学引导,积极搭建平台,创造良好宽松环境, 鼓励民办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特别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利于人,吸引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发展。通过改制、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把部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推向市场, 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支持市外、境外企业和个人来商洛兴办合资或独资旅游企业和旅行社, 对在景区从事开发所需土地,可以采取一次性审批,再按建设规划分期出让、分期付款和分期发放。
4、加大开发力度,提高综合效能。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对景区景点周边环境和背景按古道配置, 对各类工作人员的着装打扮和服饰尽量仿古,引导文化艺术、历史文化和遵纪守法的宗教、民俗、风土人情及少数民族等特色项目进入景区,努力提高重点骨干旅游景点的核心竞争力。沿途配套对商鞅、四皓、闯王、秦楚、武关等历史人文和李先念转战商洛、红二十五军、西北工农革命军等革命遗址统筹规划,高起点、大手笔进行红色等全方位的旅游开发。
5、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市场潜能。广泛挖掘、整理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和动人故事,按照“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思路,坚持“三分造景、七分造势”,以文学艺术为主题,充分发挥历史名人、商洛籍英才的重大影响力, 发动全市文艺界23个协学会4000名各级会员的作用, 努力推动商洛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式的突破发展。
6、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效果。坚持在各类媒体举办各类形式的促销宣传、演艺活动,力争使商洛各类文学艺术期刊和作品进景区、进宾馆、进窗口单位,继续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各类网站等各类媒体,加强地域间合作、交流与支持的互赢机制;对不利于商洛文化旅游的负面文字一方面采取具体行动切实进行整改,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影响。对于长期坚持正面宣传商洛文化旅游力度大、效果显著的市内外媒体、作者和有关人员定期给予奖励。激励、鼓励市内外专业人士创作针对商洛的有质量的影视和作品,改编诸如贾平凹的《浮躁》等,并尽可能搬上舞台,根据效果和影响力,切实给予重奖。
7、学唱地方戏曲,普及演唱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倡导和号召广大市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带头,每人至少学唱两首以上商洛十大金曲、商洛花鼓、民歌等地方歌曲和唱段,在市内外公务及民间活动中普及演唱。对于景区景点游客流量大的节假日,组建联系景区景点业余剧团,对于平时工作日,景区可视情况聘请复合性民间艺人进行演唱商洛地域特色戏曲、歌曲和节目;或景区支付适当报酬,或按合同对外承包,适当收费。要特别重视旅客晚上各类娱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吸引游客在我市住宿逗留,最大限度的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收入。
8、重视文化创意,打造旅游纪念品。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和文化软实力,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整修交通要道、沿线房屋、美化环境,集中展示风土人情、传统民俗、雕塑雕像、古现代诗词文化、山寨文化等。大力开发普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洛民间工艺品和各类旅游纪念品,在景区景点和游客流量大的地方策划出售贾平凹等商洛籍作家的优秀作品集和反映商洛的美术、书法、诗歌、诗词等作品,在景区等地发售《月亮光光》、《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等商洛花鼓名戏名段和商洛十大金曲及民歌光碟。与邮政部门联系,在景区印制、出售文化旅游明信片,彰显商洛文化旅游特色。
9、挖掘各方潜能,推动景区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充分挖掘国外和南京等与我市结对子的友好城市潜能、发挥中省领导和包抓商洛部门的作用、发挥商洛驻北京、西安等地办事处的作用、发挥中省及有关地区来我市挂职和我市赴外地挂职人员的作用、发挥商洛籍在外党政军、在外创业的企业界和文学艺术界有识之士的作用,鼓励市内外有关协会、群团等组织及一切热爱文化旅游工作的仁人志士, 出谋献策办实事,坚持召开不同形式的研讨会、意见反馈会和工程进度评比通报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系统学习和在职现场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经营人才队伍。通过一定程序,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名人、专家和外国人聘为文化旅游顾问或荣誉市民,着力贯通与市内外景区的深度串联和融合,努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突出历史文化、绿色生态的特色品牌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