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香菇产业发展的现状
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数据统计表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县香菇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5年,全县香菇种植数量达8588万袋(有专业人士甚至认为全县香菇种植达到一亿袋),是2000年的10.74倍,全县香菇产值达到6亿元,是2000年的9.37倍,香菇产业规模稳居全省首位。到2015年,全县香菇种植户达到18000户,从业人数71000人,分别是2000年的4.5倍和8.88倍。在所有农业产业中,香菇基本成为全县农民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最高的产业,香菇种植几乎覆盖所有镇(办),且种植数量逐年递增,从发展规模、农民收入等各方面综合比较,香菇无疑已成为了我县名副其实的农业主导产业。
2、经济贡献越来越大。2015年,我县香菇产业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6.55%,全县香菇从业者的平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香菇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将流通销售、包装加工、物流服务、辅料供应等相关产业计算在内,香菇产业带动的总产值将超过20亿余元。我县即将投产的秦豫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项目,预计总产值及贸易额将超过10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即将投产的陕西绿芝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香菇产品深加工项目,预计可年平均上缴增值税1680万元,所得税1474万元。
3、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全县90%以上的菇农都已熟练掌握栽培技术。生产型、加工型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逐步增多。目前,全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有13个,从事食用菌生产、深加工的企业有3家,菌种繁育厂8家。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的“秦骏”商标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并率先在全县建成省内一流、全市第一的年产3000吨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
4、脱贫攻坚作用显著。香菇属于短、平、快产业。利用这一特点,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借袋还菇”脱贫帮扶政策,由龙头企业负责工厂化生产菌袋,标准化接种发菌后借给贫困户管护,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加上工厂化生产菌袋具有工艺严格、技术成熟、成本偏低等优势,降低了菇农生产成本和生产风险,广大贫困群众普遍接受。富水镇黑漆河村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5户贫困户已利用这一政策借袋13万袋,菌袋长势较好,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零散种植户种植香菇菌袋成活率在90%左右,比零散种植户种植的香菇菌袋成活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左右,预计每万袋可净收入3万元。如将此方法进一步推开,香菇产业可成为我县实现全面脱贫的主要产业。
二、我县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香菇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西峡这样的香菇产业发达县相比,在发展定位、发展理念、科技含量、营销策略等多方面都有不小差距,具体而言,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资源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产业定位不明确。近五年来,我县年均种植香菇约6000万袋以上,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香菇种植大县。按每标准菌袋需木屑2公斤计算,每年需木屑12万吨以上(折合木材蓄积12万立方米以上),由于全县每年政策内下达农民采伐自用材及生活薪材指标不足3万立方米,所以群众偷伐屡禁不止。这两年,部分镇开始从外地调运木屑,但数量较少,远不能满足全县香菇发展需要。我县属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和天然林保护地区,从保护森林资源目的出发,县上长期以来并未明确香菇的主导产业地位,但群众自发的、大规模的发展态势,又让各级政府不得不重视,可以说,如何做到既保护生态资源又实现产业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交易平台缺乏,产品销售受制于人。我县每年干香菇产量达万吨以上,但是在香菇销售交易方面,除了在富水等地路边摆摊销售外,并没有建起专业的香菇交易市场,富水泉茗食用菌交易市场因种种因素没有投入运营,正在建设的秦豫食用菌交易市场将在今年年底投入运营,但是在物流、仓储规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的香菇交易需求。香菇销售主要靠河南西峡外来商贩上门收购。粗略统计,我县90%以上的香菇以低价销往邻近的西峡丁河、西坪、双龙香菇市场。在交易过程中,菇农多数是一家一户小量出售,定价权在收购者手上,商贩串通压价、扣押货款、坑蒙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县菇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且收益仅是产业链条的1/5。同时,我县的香菇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形成较固定的外销渠道,线上销售有名无实。
3、科研投入不够,产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县曾在1998年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并配备相应的食用菌研究专业人才,研究所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科技贡献。但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该机构被撤销,研究所人员也被分散安置到其他单位,导致我县以香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处于无政府引导、无行业标准、无人管理的“三无”状态。浙江庆元县年种植食用菌只有8000万袋,却拥有价值几千万元的科研设备,承担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21项,市级30多项。相比之下,我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几乎没有任何科研经费投入,香菇种植技术几乎都靠菇农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和总结。科技缺乏导致我县食用菌产业在新品种培育、反季节栽培等技术方面还远不成熟,时常出现更新换代慢、产品质量低等问题,香菇生产成功率、品质、投入产出比等也比较低。
4、精深加工落后,产品品牌效应地下。香菇初加工方面,全县仅有秦林一家企业,而且生产能力不强,带动能力不大;精深加工方面,全县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品牌方面,我县除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的“秦骏”商标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外,再没有有影响力的香菇品牌,更谈不上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保护产品和通过认证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地。相比较,我们的邻县西峡县香菇已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5、涉农服务不到位,产业扶持效果不明显。由于全县对香菇产业定位不明确,导致对该产业的帮扶始终处于徘徊状态。一是没有扶持政策。政府在扶持香菇产业发展方面,出台的唯一一个扶持政策就是“借袋换菇”产业扶贫政策,但在解决香菇生产原料供应、企业融资贷款、产业大户贴息贷款、产业发展用地等方面没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二是产业标准不明。目前,我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没有具体明确的产业发展标准,农户在种植香菇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不能按技术规程配比原辅材料,优质干菇减少、花菇几乎没有,袋均收益降低。三是监管力度不够。市场监管部门食用菌生产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证菌厂较多,菌种质量无保证,麦麸、石膏等辅料掺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突出,严重损害菇农利益。香菇农残超标,产品质量安全无保障。
三、加快我县香菇产业突破发展的建
建议县委县政府把香菇产业确定为我县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势产业,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规划制定、木料外调、科研投入、市场开拓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全县香菇产业的突破发展。
1、明确产业定位,破解资源约束难题。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制定发展规划。由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局、农业局等部门再进行深入调研,明确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模,统一政府、企业、菇农认识,明确其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位,并制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产业的宏观管理能力。二是实行外调菌材,破解资源约束难题。组织人员到香菇发达县考察学习,到关中等地考察木屑供应情况,推广青山镇在外调菌材的做法,充分借鉴各地成熟经验和做法,实行积极的木屑外调路径,破解香菇产业发展的资源约束难题。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保护当地森林资源。通过宣传引导,教育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保护自己家园里的青山绿水。同时出台全面禁伐政策,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保护我县森林资源不因产业发展而遭受破坏。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香菇产业科技含量。一是组建科研队伍。组建食用菌科研机构,实行经费拨付与科研成果挂钩工作机制,主攻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创建科研工作站。加大香菇种植、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重点用于食用菌科研和新技术、新菌种的研发和推广。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袋料香菇的同时,加快发展木耳、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灰树花、姬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菌类。引进推广新技术,推动季节性生产向全年性生产转变。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县镇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举办学制灵活的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提高群众技术水平,提高香菇的单产和高品质香菇产量。五是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提高质量效益。在传统的风热干燥、去杂分类、箱式包装、冷藏保鲜、浸渍和制罐加工等精深加工外,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探索香菇产业在速冻制品、真空包装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食品、保健品、药品等方面的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将产品做成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香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3、奋力拓展市场,掌握产品交易主动权。一是加快初级市场建设。依托各镇移民小区闲置门面房,通过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集仓储、分拣、运输等为一体的香菇交易市场,使我县的香菇产品能在本县交易,保护广大菇农的权益。二是扩大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北京、西安、广东等商南商会的作用,扩大我县食用菌的对内交易市场和对外贸易通道。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训,壮大我县农村购销队伍。依托各镇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依托村部或村商店设立电商村级服务站,扩大互联网销售渠道。三是配套做好仓储物流服务。依托新建的香菇交易市场和已有的秦豫农产品交易中心,建立物流信息中心和配套的仓储货运中心。依托电子商务中心,建立起收货、订单、配送等“一条龙”式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中心。
4、转变服务职能,强化政府对香菇产业的支持。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商南县食用菌产业化领导小组,并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作为食用菌产业常设管理机构,全面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二要大力推行企业化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生产尤其是工厂化制棒,具有操作管理规范、成本能耗较低、种植成活率高等优点,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的关键。县政府应尽快出台建厂贷款贴息和机械购置、基地建设补贴等政策,支持菌棒工厂化生产和标准化基地建设。三要加强质量监管。抽调人员组建食用菌检测中心,制定行业标准,提高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制定出台香菇生产用木屑和麸皮等原料质量标准,加强食用菌原辅材料和菌种质量监管,确保香菇产业安全。四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组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培育类似于海鑫公司的新型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引进一批食用菌深加工企业,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实现提质增效。支持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协会。五要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广泛利用展会、媒体、互联网等积极做好食用菌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商标注册、无公害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提高我县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商南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