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建议如下:
一要在发展理念上形成共识。进一步深化对我市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十九大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为指导,树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形成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思想共识,将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作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和“突破口”,下决心、下硬茬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多元化发展、区域优势明显、科技含量大、信息化程度高、创新带动能力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要在统筹规划上指导推动。立足我市新兴服务业态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导、发改牵头、部门参与、专家指导、集中评审”的方式,尽快编制出台《商洛市新兴服务业态发展指导意见》,确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工作措施,以规划引领新兴服务业态实现突破发展。
三要在机制政策上提供保障。立足于“培育”,着眼于发展,在政策机制上为新兴服务业态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在市、县区分别设立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和500万元的新兴服务业态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创业创新补助、租金补贴、贴息补助、成长补助等形式,促进新兴服务业态企业创业创新、拓展市场;二是在各县区及商洛高新区建立新兴服务业态创业孵化园区,为入园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政务代办、融资贷款等服务。在规划修编或规划大型城建项目时,优先规划安排新兴服务业态各类用地,为新兴服务业态集聚发展解决场所问题;三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引进一批设计研发、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方面的高端技术开发和管理人才,吸引一批高端创新型人才来商创业和发展;四是加强交通运输网、信息传输网、电网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兴服务业态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四要在共推发展上形成合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提升水平,进一步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组建发改、商务、住建、规划、国土、财政、文化、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的全市新兴服务业态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新兴服务业态工作,形成互联互动助推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成立服务业发展指导中心,加强对市、县区和商洛高新区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态的管理,理顺商贸、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管理部门关系,形成新兴服务业态有机构管、有人员抓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纳规入统体系,在做好新兴服务业态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市新兴服务业态发展数据监测网络,做好新兴服务业态的监测统计工作,并依据纳规入统情况,将推进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工作情况纳入各县区、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
五要在发展方向上重点培育。从商洛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的实际出发,顺应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抓潜力、比优势、抓重点、促发展。重点培育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全市已开放的46家景区、美丽乡村、秦岭特色小镇及赏荷节、滑雪节、杜鹃花节等旅游品牌,打造品质旅游、全域旅游、活力旅游、智慧旅游、品牌旅游;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产业,依托我市中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商服务平台、企业及站点引领和集聚作用,打造覆盖全市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使“商洛特色产品”走出去;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我市中药材品种多、中成药产量大优势,加快中药制剂、保健、药膳、药疗等研发,打造“秦岭药库”的商药品牌;重点培育健康养老产业,依托绿色生态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围绕人口老龄化和建设“西安后花园”做文章,打造具有商洛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重点培育仓储物流产业,依托商洛的区位优势和基本形成的铁路、高速、高铁、海关口岸、机场交通体系,把商洛建成陕豫鄂(陕东南)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区域大型物流集散地;重点培育金融保险产业,加快我市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融资租赁、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机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建设与管理,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依靠商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优势,围绕事关民生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体育健身产业、社区服务产业、教育培训等产业,推动我市新兴服务业快速起步、迅速发展壮大。
六要在重点突破上引领发展。立足全市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的实际,以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助推新兴服务业态做大做强。一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选择创新领域活跃、发展潜力较大、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域旅游、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房地产业、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中介信息、社区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产业集群突破发展;二是有针对性地在各县区县城、商洛高新区、七县区工业集中区以及秦岭特色小镇,重点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新兴服务业态集聚区、功能区和特色街区,实现新兴服务业态区域突破发展;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优化服务和搭建平台,在全市培育20家以上具有重大示范带动效应的新兴服务业态企业,通过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引领新兴服务业态企业突破发展。
七要在融合发展上转型升级。依托现代高新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新兴服务业态自身融合和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助推新发展。一是支持新兴服务业态建立参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支持新兴服务业态参与秦岭特色小镇及休闲度假村、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建设,促进新兴服务业态与农业融合发展;二是促进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的有机结合,建立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将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科技研发、高端制造、品牌建设等环节,促进传统生产制造业尽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三是强化科技引领、信息引领、创意引领,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内部结构优化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内部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闫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