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搬迁三年多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已累计让20余万山区群众走出大山、开启新生活,但因此项工作属创新举措,无前车之鉴,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资金紧缺、用地困难、就业狭窄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一是资金紧缺是最大难点,是“搬得出”的首要问题。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周期长,安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补助标准虽说比起以往有所提高,但山区搬迁群众普遍贫困,有限的搬迁补助和农民的积累,与搬迁实际所需费用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土地资源紧缺不容忽视,是“稳得住”的关键因素。实施搬迁三年多来,在国家的支持和省上的重视下,用地指标已有专项安排,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市县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提高,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安置点农业用地极为紧缺。移民从山里搬到川里后,没有承包地,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农户建新不拆旧影响土地占补平衡,建房不入住、搬少不搬老、建新不拆旧,导致一户占两宅,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影响了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落实。
三是就业渠道狭窄,是移民持续“能致富”的内在难题。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吸纳就业能力较低。移民文化水平不高,致富能力较弱。
为进一步加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解决资金难题
1、解决前期费用,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资金紧缺是商洛移民搬迁的第一个“拦路虎”。为此,建议市上对移民集中安置建房补偿费、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费、土地回填整理费、工程手续费等搬迁户政策规定以外承担费用的来源渠道予以明确。同时,探索把小配套费用从省市县建房补助资金中剔除,从根本上缓解市县财政配套压力。
2、规范资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建议效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实行搬迁资金稽查制度的做法,尽快修订完善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将涉及移民搬迁的所有资金一律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报帐制核算。
3、完善贫困户和老年人搬迁帮扶措施,降低搬迁成本。建议相关部门按照贫困户的实际和特点,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措施,一是以出租安置房的形式,采取先租房搬迁再逐步付款购房定居;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搬迁户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三是筹集门面房出售资金,通过政府回购、市场化拍卖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补贴经济条件较差的移民户;四是利用整合撤并镇办、学校以及其他闲置国有房屋场所,经修缮改造后直接分配给危困户和特困户,实行交钥匙工程,长久解决困难群众搬迁住房问题。同时,各县区移民办和各镇办应严格控制移民搬迁房屋建安成本和价格,严把“建房面积、建房成本、群众出资”三道“红线”,严格按政策兑现建房补助,尽最大可能让群众少出钱、迁新居。
(二)积极化解用地矛盾
1、鼓励集中安置、上楼安置和跨区搬迁,缓解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问题。一是鼓励集中安置和上楼安置。坚持“三为主”原则,集中力量建大点,不断扩大集中安置,逐步取消分散安置,大力实施上楼安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小而散、复制落后农村现象的发生。二是集约利用闲置土地。探索建立土地银行,收储和经营闲置土地,加大造地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增量土地,实现土地占补平衡。三是探索实施跨区搬迁。制定出台外迁政策,允许市内跨县区安置,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搬迁对象,采取投亲靠友的办法,通过举家搬迁,走出县区、走进市区。对于这部分愿意出去也能够出去的群众,当地政府不一定非要给他建房,可以把建房补助款补给迁入地。
2、妥善解决退宅复垦问题,促进土地占补平衡。12月9日,省政府召开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会提出,今后无论是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均要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为此,建议采取以证换证、拆旧补偿、限期自弃三种办法:“以证换证”即加快搬迁户新居宅基证和房权证办证步伐,实行用迁出地宅基证换取迁入地宅基证和房权证,促进搬迁户住新拆旧;“拆旧补偿”即按照每户5000—10000元的标准,通过从土地增减挂钩新增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设立移民搬迁拆旧奖励专项资金,用于搬迁户拆房退宅以奖代补,激励搬迁户拆房退宅;“限期自弃”即允许搬迁户原宅继续保留,过渡3年后,过渡期满责成自行放弃。
3、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第一,发展经营业主。建立搬迁户承包农地林地流转服务平台,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创造更加优越环境,提供更加可行项目,吸引客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业大户,通过建设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产业基地、生态观光园等,承接和开发流转土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第二,推行连片流转。对于整体搬迁的,划定避灾搬迁流域和扶贫搬迁区域,实行避灾流域和扶贫区域整体搬迁、整体退宅,连片流转、连片开发。第三,异地充分就业。通过以强化迁入地产业配置带动移民就业、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等措施,解决搬迁对象的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间接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
(三)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
1、开展技能培训和信贷支持,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移民办要用足用活现有职业教育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资源,加强搬迁户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使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至少有1名劳动力就业。充分利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对移民适龄人群开展3—5年全日制免考免费职业学历教育,提高移民的文化水平和谋生能力。与此同时,一方面,探索设立移民转移就业专项基金,为在城镇和园区集中安置的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提供贷款贴息;另一方面,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做好搬迁户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信用等级证发放,为移民提供创业信贷支持。
2、拓宽移民就业安置渠道,建立稳定收入来源。注意把迁入地产业发展规划、搬迁户就业规划和搬迁总体规划同步修编、同步实施,围绕现代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精品旅游景区布局集中安置点,依靠“四区”建设增加移民就业,达到开办企业解决移民就业、依靠移民解决企业用工“互补双赢”的目的。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逐点规划配套产业,重视培植加工、商贸、运输、旅游等“无土产业”,通过移民产业发展,推动搬迁地的农业资源向工商资本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传统农民向市民或产业工人转化。
(四)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一是将搬迁群众供水设施建设列入移民搬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财政扶持额度。二是积极争取省上支持。新增移民供水设施建设纳入专项规划,建立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明确补助标准,依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补助,减轻各部门还债负担。三是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尽快摸清全市移民搬迁工程水利设施需求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点、保障人数、资金需求等,做好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