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一级:每个行政自然村都有一至二所村卫生室及1-2名村医,国家连年投资,硬件设施明显提升,能基本满足日常医疗保健需求,药品实行零差率,村医收入来源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人头费,每年3—5万元不等(与村人口相关),诊疗服务费(包括诊断、技术服务等)每人次5元,中草药、针灸等中医服务费,人均年收入在3—8万元不等。年龄结构无特异性,从医人员大部分为卫校毕业,有个别高龄村医尚未退出。
2、镇一级:国家的连年投入使镇一级的房屋居住条件明显提升,包括医疗用房,安心居住用房,食堂等。承担公共卫生如防疫、妇幼、慢病管理等业务约占医院业务一大半。医疗能力较前几年逐年下滑,大部分开展内科常见、多发病及一些慢性病的普通诊治,治疗用药极不正规,尤其是液体、抗生素、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普遍滥用。外科手术基本上不开展,产科不允许接生,除个别中心卫生院外,大部分医院因人员资质不全,设备老化等原因不能开展如放射、B超、生化等检查;人员向上流失严重,服务能力低下,个别小一点的卫生院能力效率竞不如私人村卫生室。
3、县一级:客观地说县一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在近几年突飞猛进,各个县级医院基本人满但不为患,除偶尔床位紧张外,一般能满足本县区群众就医需求。目前各县都正在或准备扩张,以县医院为例,日门诊300-500人次,日留院病人应在500—800不等;中医医院则差别较大,以山阳、洛南为代表,每日门诊病人300-400人次,日留院病人300—500人次,少的有日门诊100人次,日留院100人次左右等,科室设置较齐全,长期因编制及进人机制僵化问题,人才梯队建设不同程度有老化趋势,尤其是影像、检验、麻醉、五官、口腔等方面。近几年进人机制有所放开,略有好转。医改已实施的药品三统一与零差率并没有使药价降下来,只是流通领域大鱼吃小鱼的利益向上集中固化而已(没有被排挤出局的以走票参与,增加流通成本),取消的医院15%加成由原来的个体支付变为大众支付(政府支付即广大纳税人支付),医改内容中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没有实质性推进,绩效考核仍与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过度医疗如无必要输液、抗生素及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滥用仍存在。县镇一体化看起来还可以,其实质仅停留在简单的象征性的帮扶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责权利统一,对下就像一个义务的保姆,在哄别人家孩子,效果可想而知。分级诊疗在县一级与上级三甲医院之间可操作性较强,虽然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出于医疗安全考虑,仍有不合理上转病人现象,而在县一级与乡镇一级因众多因素将很难实施。就医务工作积极性而言因仍有部分灰色收入存在,医生积极性相对较高,在医生的火车头式带动下整体呈积极态势。多点执业仍是镜中花、水中月、即将推行的医师签约制度还不知道会怎样。
二、情况分析:
1.用人机制僵化,没有按需用人的灵活机制,仍关是懒政下的一刀切。村一级60%以上从医资质低下或不合格、乡镇一级卫生人员普遍匮乏、医院普遍急需的影像、麻醉、五官、口腔、检验等专业因本科以上学历一刀切而通杀,年复一年得不到解决。
2.自从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项目后,分散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和精力,全额拨付工资后,积极性消失,不愿承担更多的医疗活动风险。
3.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以及交通工具的升级、普及极大的拉近了村、乡、镇、县的距离,配合日趋完善的120院前急救支持系统,使人们在出外就医时选择乡镇、县级医院时同样便捷。
4.现代卫生医疗有更高、更严、更规范的要求,如人员资质、流程、关键环节、院内感染控制,输血管理等众多环节及指标,这使得外科等需要多学科,多专业支撑协作(包括血库)的业务很难在乡镇一级医院开展,产科的高风险及特殊性不能开展(目前明确规定不能开展产科接生业务)。
5.随着社会快节奏发展,外科疾病病种明显变化,传统外科阑尾炎、胆囊炎等病种减少,创伤及肿瘤病人增多,此类病人需要在综合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就诊,所以最低兜底选择应在县级医疗机构。
6.出于投入产出比考虑极大影响医院能力建设及服务能力,现代医疗需要大量的投入,各种仪器及大型设备,规范化供应室,手术室等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累计上千万投入,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这种投入需要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来支撑,考虑投入产出比这些因素,乡镇一级医院是不可能不计成本去投入的,自然而然县级综合医院是首选,这样投入才有意义,才有市场。
三、工作建议:
1、首先解决用人问题,按需用人,有计划补充专业人才,村、乡、镇级及特殊类专业如放射、检验、麻醉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即可,解决实际问题,筑劳农村卫生的网底(如我市基层一方面缺人,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那么多大专医学人才,却不能进入用人环节)。
2、重新科学定位村、乡镇、县一级卫生机构的功能,有目的的投入,即要符合实际需求,同时不能浪费有限资源,村一级卫生室保持目前现状,开放进人机制(包括毕业学生,吸引有资质乡镇一级医生或体制内退休医生),提高村医从医素质及医疗技术水平,为村民提供常见、多发、慢性病的常规诊治,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乡镇一级医院在放开进人机制的同时,适当投入,配备相应的设备,配备全科医师为主、提高诊断能力,提供常见、多发内科、儿科病的诊治,外科只保留处理小的外伤的能力(全科医师即可解决),产科只保留孕期产前常规产检能力即可,与120及各医院的院前急救系统作好上下转诊配合工作。通过自身水平的提升,将那些目前在县级医院就诊的内科、儿科类病人50—60%可拉回乡镇一级医院就诊,实现分级诊疗目的(这部分病人的病情本应在乡镇一级医院就能很好解决);建议将部分没有实际意义不着边际的共公卫生项目弱化或取消,如65岁以上人员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建立健康档案等(这些政策是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没有实际调研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假资料成堆,出力不讨好,成了古人说的子非鱼安知鱼智乐笑话),卫生监管更是直接交由其他部门如卫生监督所去管(这与卫生院职能毫不相干,卫生院也没有这个能力),让乡镇卫生院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上。然后重点向县级医院投入,做大做强县级综合医院,为县域内群众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也只有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用能力的手挽留病人,完成95%的病人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再结合市场的手段、明晰责任主体进一步挤压药品及高值耗材中虚高的水分,让广大就医者不花冤枉钱,解决看病贵问题。(药品和高值耗材不一样,药品有广阔的社会市场,2001年以前药品是医院在市场上自行采购,价格与市场看齐没有虚高,否则院长有说不清的嫌疑,再后来慢慢有部分新特药品高价进入医院直至统一招标后合法化延续至今,但市场一直有其固有的市场价可参考,只要做为完全可去做,但有招标价保护,没有人愿意去做,包括现在让医院二次议价也没有人愿意去做,因为有顾虑,比如出厂4元的药中标12元,议多少合适,先议10元也是降低,后议者议8元也是降低,那就有质问为什么不议8元,有猫腻,所以没有人去做。子长就是县域政府去谈,药价拉低25%。而高值耗材基本不走市场只走医院单一渠道,没有市场价可参考,但其利益链参与者众多,不难调研挤压)。
3.快速推进医改内容中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便于进一步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在去掉灰色收入后能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4.推进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或超越多点执业实行区域执业制度,目前多点执业制度实施没有细则,优先注册医院也不支持,可实施区域执业注册制度,比如注册在商洛境内,相应在商洛哪家医院行医均视为合法,可解放医生产生额外生产力,要知道国外家庭医生制是众多独立执业医师所支撑的,如果不解放医生个体,下一步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将是一文空纸(为什么不能象驾驶证一样对待,并且驾驶证还是地方的,医师执业证是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