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政协2016年度工作安排,9月中旬,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先后深入市幼儿园,商南县第二、第三、第五幼儿园、富水镇中心幼儿园、阳光幼儿园,商州区城关新星幼儿园、大荆镇中心幼儿园、朵朵幼儿园、小天鹅幼儿园等幼儿园,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省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紧紧围绕“建设、提升、管理”三大目标,坚持建设与质量、公办与民办、城市与农村并重,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市现有独立幼儿园416所,其中公办园263所、民办园153所,公办园所数占比达63.22%;城区园36所、镇办园293所、乡村园87所;小学附设幼儿班489个。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在园幼儿83377人,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为63.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公办园所数及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三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1、加快公办园建设,教育资源不断增长。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市县区党委、政府按照“每个县城至少建成2所标准化公办园,每个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办或在小学附设幼儿园”的思路,把公办幼儿园建设作为“双高双普”县和教育强县创建的重要内容,写入工作报告,制定建设规划,纳入年度考核。教育主管部门采取领导包抓、月考季评、现场推进等,加快建设进度。2011-201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增加180所,增幅216.87%。公办园所数占比达63.22%,在园幼儿数占比为63.58%。分别超出省上要求比例13.22和13.58个百分点。
2、扶持民办园发展,教育体系日渐完善。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补助公用经费、减免租金等方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其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公益性、低收费的公共教育服务。目前,全市民办幼儿园达到153所,在园幼儿30387名,分别占到全市幼儿园所数和在园幼儿总数的36.78%、36.42%,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弥补公办园学位不足、缓解幼儿入学难、满足幼儿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3、加大资金投入,办园条件有效改善。建立了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升。2011-2015年全市共投入5.17亿元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其中中省投入资金2.1亿元,市县自筹资金3.07亿元。对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幼儿园,按照生均每年4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对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按照生均1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幼儿园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减免。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所,办园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面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和贫困幼儿生活费补助政策。
4、注重教师培训,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性强、小学教师转岗人员多的特点,把教师业务培训摆在重要位置。近三年,先后选派280名园长参加了省级园长培训,310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中省培训项目学习。坚持每年在商洛学院举办幼儿教师专项能力培训班,2011年以来累计培训六期,1500人次参训。各县区利用暑期开展全员培训,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员、倾斜农村、园长带头、全员提升的培训格局。通过学习培训,全市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5、坚持多措并举,办园质量明显提高。积极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市一类幼儿园创建,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示范园7所、市一类园38所。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20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规模逐年扩大。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逐步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县城园与西安知名园、市内示范园与农村园结对帮扶机制,2011年—2016年,共有420多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区幼儿园跟班学习,18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开展支教,有效提高了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
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新建公办园机构设置审批难、资金缺口大。近年来,大多数新建公办幼儿园的机构设置未被审批,不能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导致经费拨付、教师职称晋升、人员流动无法正常进行,困扰着公办园的发展。同时新建公办幼儿园资金缺口大,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园建设欠账1.5亿元,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除中省补助和市县自筹外,还需建设资金1.4亿元,一定程度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2、师资力量紧缺。按照市编办规定的师幼比1:10测算,公办幼儿园还缺2945名教职工。按照省上规定的师幼比1:8测算,公办幼儿园还缺4270名教职工。2011年以来实施了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但省上没有下达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套政策滞后。尽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为公办幼儿园补充调剂教师200-300人,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3、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虽然完成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所,但各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特别是商洛市区主城区仅有市幼儿园、商州区幼儿园2所公办园,公办园发展缓慢,民办园占比80%以上。公办园的数量与城区适龄幼儿人数增长的现实相差甚远,住在市区东西和丹江以南、又符合公办园入学条件的家长只能无奈地选择民办园就近入学。偏远山区的幼教资源依然短缺,孩子要么等到六、七岁直接上小学,要么天天让校车接送到几十里地开外的镇幼儿园。“入园难”在城区和农村均有不同的表现,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
4、民办园办园条件相对薄弱。民办幼儿园由于受资金、建设用地等因素影响,多数都是租房办园,办园条件与规定标准有很大差距,招聘的幼儿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保证,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保教质量仍有差距。安保、门卫、校车管理、消防设施配套等方面投入不足。周边交通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供需矛盾,一些未批先建的“黑园”依然存在。
三、工作建议
1、优化教育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加强调查研究,强化政策措施,科学制定、着力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政府投入的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在主城区、城镇小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特别要抓好市区主城区的公办园建设,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公办园更难的问题。建议由政府协调、城建部门牵头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移交的单位和开发商进行集中整治。增强共识,协调解决民办园用地难题,积极引导民办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园条件。建立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机制,完善扶持办法,明确扶持对象,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大力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行边远山区小学附设幼儿班,扶持建设山区乡村幼儿园,真正使贫困山区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贫困山区孩子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条件。
2、加强队伍建设。政府应协调机构编制等部门,尽快审批新建公办园的机构设置,尽快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形成支持公办园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幼儿教师动态补充机制,加大招录补员力度,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确保教师队伍专业对口、结构合理。积极探索缓解幼儿教师缺员新路径,推动建立常态化的高校幼教专业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持续开展结对帮扶、跟班学习,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保教水平。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性培养德性的过程。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秉承师道、涵养师德的教师队伍,让每一位幼儿教师用自身的阳光、正直、热情、关爱去影响和浸润孩子的心灵,开启孩子的未来,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3、规范办园行为。严格落实幼儿园前置审批和年检制度,对未批先建的“黑园”坚决取缔,对不符合办园标准的责令整改,对无法整改的进行淘汰,切实规范办园行为。“安全无小事”,要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深化预防为主理念,积极主动作为,落实安全责任。增强防火意识,完善器材、通道等消防设施。加强门卫管理,配强安保人员,确保孩子园内人身安全,避免孩子错接、丢失事件发生。加强校车管理,严把校车司机准入门槛,排除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杜绝食物中毒发生。坚持幼儿晨检和全日观察制度,有效防控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协调配合,开展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接送孩子期间的交通实行临时管制,确保幼儿接送安全,群众出行方便。加强督导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对安全隐患坚决做到“零容忍”。
4、创新办园理念。儿童教育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不是简单地“哄孩子”。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并强调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与环境教育,二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台湾的幼教特色就是日复一日对细节的关注和自然教育。山东济宁哈佛摇篮幼儿园对传统幼儿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有益的探索,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教育思想,其艺术化的教育特色在幼儿教育界受到关注,赢得社会的认可。我市幼儿教育应重视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办园理念,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办园思路,开拓办园视野,切实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将“玩”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结合商洛实际,体现山区特色,探索尝试幼儿教育新路径,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可在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基因,比如荡秋天、挤油油、吹狗娃咪、赏山花野草、观小鸟蝴蝶等,认知碌础、碾子,认识庄稼,学说土语、学唱山歌,徒步、爬山等,让幼儿回归童真、亲近自然、体验童趣。(市政协科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