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特色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统筹、行业主抓、市场引导的原则,我区的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企业和实体经济组织都普遍开展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一些品牌特色明显,质量提高,影响扩大,收效良好,特别是我区党建、文化、林业等一些特色品牌建设质量高、规模大。影响好,为宣传商州,推介商州,打造商州起到独特作用。据市场监管部门资料显示,我区共有各类有效注册商标344件,其中陕西省著名商标17件,商洛市知名商标14件,地理标志1件,今年还有6件商标申报商洛市知名商标和陕西省著名商标;创建省名牌产品5件,市名品2件,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森弗”牌牡丹籽油申报陕西省名牌产品已通过省上初审。这些特色品牌既推动了我区经济的发展,又为商州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一)抓宣传引导,特色品牌意识普遍增强。为了使特色品牌能在我区各行业、各单位、各企业与实体组织中具体反映彰显出来,区委、区政府针对一些单位和部分市场主体特色不明显,品牌意识差,建设能力低的实际,采取动员宣传、典型引导、会展推介、节会展示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对部门有了要求、单位有特色、企业有品牌,通过抓规划,抓特色、树品牌、显优势提高了我区产业的集聚度,品牌的外向度,特色的知名度,强化了部门和企业及民间经济组织的特色品牌意识,特别是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积极性普遍增强,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品牌氛围初步形成。
(二)抓载体培育,打造知名品牌。为了使我区特色品牌建设有更大的影响力,区上把品牌创建同五大主导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八大件”形成相机结合,为特色品牌建设注入了活力。一是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工业特色品牌。按照我区资源优势与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品牌,初步形成“秦锌”牌、“东秦”牌、“森弗”牌等一批有影响的工业品牌。二是围绕现代林业、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特产品品牌。截止目前,全区共注册农产品商标25个,涉及14个种类,30多个农特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累计达60多个,有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22个,涉及12个果蔬菜种类;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个;征订无公害标识123万枚。“秦岭菜篮”、“黑龙口”豆制品、“秦丹”核桃、“孝义湾”柿饼、仙娥湖、“四皓”牌农副产品等一批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核桃之都已被国家命名优质核桃品牌全国有名。三是围绕打造戏剧之乡人文商州,区上着力培育特色品牌文化。“三百”品牌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响誉商州,花鼓戏、秦腔、眉户、商州道情等各种特色戏剧文化异彩纷呈,“戏剧之乡”美名远扬,人文商州元素增加。《丹水》期刊名片响亮,红色、民俗、商鞅、商於古道已进入区上顶层设计,这四个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三)抓特色品牌创建,促产品升级换代。一是积极开展服务业特色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了江山景区、商山物流、森弗电子商务平台等品牌企业,通过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品牌试点工作,森弗电子商务平台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二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二是在经贸企业中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陕西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多个企业被确定为试点单位,使我区一些特色品牌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三是在经济实体中开展质量信用为主要内容等品牌建设工作,陕西信邦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申报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知名度提升,名牌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困难和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强,创品牌氛围不浓。一些企业对创品牌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在生产发展中习惯于量的扩张,往往采用低质低价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有些企业发展定位模糊、没有长期规划,如何把企业和产品从做大向做强转,变思路不清、方法不多。有的还存在“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认为创品牌费时费力,投入大,短期效益不明显。有些企业虽“名牌到手,终身享用”但在提升品牌、扩大品牌、打造品牌上用力不足,品牌不亮。从客观上来看,全民对创特色品牌热情不高,参与率低。
(二)抓品牌力度不够,特色品牌总量偏少。据统计,全区97个行政单位,有特色品牌不到三分之一,483个事业单位,有特色品牌不到5%,特别是区直186个事业单位品牌建设几乎处于空白,企业有特色品牌不到10%。有的镇办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核桃品牌作为促农增收、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认为抓核桃品牌是林业部门的事情,等靠要思想严重,贻误科管时机,科管效果欠佳;由于我区特色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因而导致了经济总量偏小,税收贡献偏低,劳动就业人群不多。全区仅有17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没有一个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知名产品,我区香菇、木耳、土猪、土鸡等一批有优势有规模有潜力的产品,但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商标,更没有形成品牌。产业链条短,农民增收难,脱贫攻坚动力不足。
(三)特色品牌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和社会认知度底。品牌文化建设缺乏具体的规划,对商州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力量不足,对一些农特产品的销路以自产自销为主,缺乏公共品牌、区域品牌,目前注册的一些品牌,区域知名度还不高,没有用质量标准来擦亮品牌。导致了大部分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个性化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宣传教育,树立品牌意识。品牌凝聚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识别标志,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从我区目前特色品牌建设情况来看,主要是党政部门没压力,党政干部没意识,全民没认识,品牌建设没动力。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办法,利用各种渠道与平台,加大特色品牌建设宣传,培育特色品牌载体,挖掘品牌内涵文化,扩大品牌建设效应宣传,增强干部和百姓抓品牌的意识,提升树立品牌新理念,形成抓品牌就是抓经济,抓品牌就是抓形象,抓品牌就是抓实力、抓品质、抓素质、抓诚信和责任的共识。从而,在全区迅速掀起建设特色品牌、增强发展实力的新常态。
(二)落实目标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品牌需要恒久的执着和坚守,根据视察中发现问题主要是缺乏规划与设计。形成了自由式松散型发展态势,因此,建议区上要加大顶层设计能力,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商州区特色品牌建设规划与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纳入考核内容,成立我区品牌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建设中出现具体问题,区委序列部门建设由组织部门牵头,政府序列部门由发改部门牵头,工业、农业、住建、市场、文化分别由各主管部门牵头,层层明确责任,级级都有抓品牌责任,各个品牌都要有实施方案,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形成全区党政,全民齐抓品牌建设发展格局,并做到半年一交帐,年终一评比,三年一奖惩。层层有压力,逐级有任务,全区有品牌,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三年五年成品牌。
(三)强化措施落实,建设特色品牌。要体现品牌强区效应,要实现我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特色品牌建设作用独特。因此,在我区品牌建设中,一要强化投入。根据全区规划方案,要预算设立特色品牌建设基金,分行业、分品牌、分层级进行支持,采取动态管理和财政撬动办法推动我区特色品牌建设,形成大抓大支持,小抓小支持,不抓应受罚的倒追机制来传导压力,推动发展。二要强化责任。按照我区特色品牌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性质、分行业、分品种,明确责任,下达指标。抓点示范,由小到大,扩大效应,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责任,级级有目标的管理机制。三要强化措施。从上到下要建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把文化、党建、统战、卫计及工、农、商、学、服等行业的特色品牌挖掘出来论证,通过财政、金融、社会资本三结合,全力推动特色品牌建设,按照十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对人文商州建设提出的红色、民俗、商鞅、商於古道品牌那样来推动全区品牌建设上台阶,四要强化创新。要在我区建设有影响力驰名大品牌必须通过大胆创新,追赶超越来实现,靠常规办法与措施根本不行。所以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出台特色品牌建设创新奖励机制和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区特色品牌建设在质量、文化和品质上要有创新、有突破。形成“品质革命”匠心打造卓越品牌,特别要强化民营经济主体创新发展的作用,让民营经济依托特色品牌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彰显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力。五要强化市场主体地位。要依托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与优势,用质量标准、市场注册、商标管理等职能优势,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监管手段,采取一切行之有效措施,推动、拉动、撬动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特色品牌建设,释放民企品牌建设能量,从而形成全民创特色抓品牌热潮。为建设生态、人文、法制、小康商州贡献新的力量。(商州区政协)